ABOUT ME
湯宇歆生長在苗栗市客家庄,10歲一直在客語的環境下成長,由於父親擁有些藝術天分,喜歡拉小提琴、畫畫與書法,在父母栽培下宇歆開始學習拉小提琴與畫素描,印象深刻是母親又是南苗區知名文具店的千金,我父親的家境並不富有卻多才多藝,在友人介紹下兩人認識後結婚,為共創新家庭一起打拼做生意,幸運的我就在這不缺少物資的環境中成長。
小時候在國外開始就讀小學,國中就參與合唱社團,學習彈吉他、喜歡唱些當地人不擅長唱的歌曲如:英文流行歌、甚至台灣民謠等,而國外同學及師長們總是覺得好聽,真不知道是他們喜歡我的歌聲還是音樂? 不過卻讓我體會到學習外語的重要性以及要表現一些具有特色的,特別是要與眾不同的。1994年初當年才17歲就參加巴拉圭電視歌唱比賽,翻唱一首鄧麗君的名曲,歌詞還是自己創作的,獲得評審頒給的最佳表演獎,由於該節目規模小,隔兩年後同電視台又擴大舉辦比賽節目,招募千人報名,當時宇歆受邀參加比賽,他是唯一的東方人,經過一年幸運的闖過五關,他展現出歌喉的實力,最後得到第二名。隨後電台集團策畫有史以來最具規模的「歌藝劇團」,宇歆被邀請參與,成為當紅的藝人。
真正接觸客家音樂時應該是在顏志文與林少英老師的合作期間,一首「借問」(顏志文首張專輯歌曲) 深深打動了宇歆的心,宇歆開始加入山狗大樂團,深深體會到兩位老師為提倡客家新時代音樂的奉獻努力而感動與敬佩,宇歆開始對將拉丁音樂元素融入到客家音樂裡,時常想起拉丁民俗傳統音樂裡,有幾時與客語唱法有某程度的雷同,客家山歌有其獨具的特殊性,傳統客家人因過去多居住在靠山的地方,又以務農為主,無論是墾山或耕種,生活總是與自然為伍。山歌是客家先民在從事耕種或閒暇時所隨興創作出來的音樂,在演唱時,講究嗓音的高亢、嘹亮,以表達原始奔放的情感,同時也強調聲腔之韻味,以配合語言的特質。拉丁傳統音樂裡也是幾乎類似像這樣唱出曲調自娛,或者是與一起來勞動的夥伴相互鼓勵,相互問候的韻律性旋律,有時又是為了呼朋引伴,或吸引異性而相互調侃、哼唱情歌,而讓簡單的韻律性旋律逐漸演變成更完整的曲調歌聲,並慢慢形成所謂的傳統歌曲 (也如客家山歌一樣)。
讓我們來想像這首拉丁傳統民謠歌曲如何與客家山歌能否聯想在一起?讓客家音樂活絡起來,讓聽眾身體不禁地搖擺起來。
此外,宇歆也遇到古巴樂師,一名國際知名編曲家Jorge Sosa,他與宇歆用拉丁話交換意見後也頗感興趣,指導音樂改編成拉丁風韻味,並採用二胡及揚琴等傳統樂器,與拉丁常用的樂器:管樂與拉丁打擊樂結合在一起。
其他,像是「仁愛人打落,火愛人燒灼」,是在祕魯錄音室LUDOBEAT完成的,「頓恬」邀請到義大利吉他好手加入Solo部分,宇歆後來在巴拉圭亞松森Tay'y錄音室完成的。「賭到你這麻吉莫奈何」在墨西哥市錄音室完成的,特別也請到二胡好手吳政君錄製拔刀相助。最後「起身」、「面前的路」、「跈涯來」等都是在台北,由延伸公司林少英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
在1995年我與一些音樂好友們成立了Montunos Latin Band樂團,主要表演拉丁音樂,當時台灣民眾仍對拉丁音樂不太熟悉,僅認識某些民謠歌曲如:Besame Mucho, 關達拉美拉等之類的,而我們表演的是當下拉美流行舞曲,雖然聽不懂,但是它的音樂韻味感染力強,隨後在1998年我們進駐Brown Sugar表演一直到今天,奠定了拉丁樂團在台灣的地位,許多人都知道我們在表演拉丁音樂,當今年輕人尋找刺激的新生活,許多舞林高手聚集一堂,跳拉丁騷莎舞蹈,大展身手,成為台北市都會的新潮流。
1.能不能請您簡單談談自己的客家成長背景?

由於父親多才多藝,整天忙於公司客人畫壁報、寫書法,可說是當地每家戶知曉的人物,實在令當時還小的我,深深的崇拜父親,生意也因為父親與母親人緣良好,生意昌隆。記得當年是1974年中美斷交,父親與幾位哥們好友突然起了移民的念頭,1975年父親擔起先鋒探索另一半球的南美洲「巴拉圭」,然後某日半夜父親打一通電話給我母親說:你們準備過來吧!從此就改變了我們全家的命運。
2.為何會走上音樂創作這條路?

3.請問您的音樂創作理念?為何會想到將拉丁音樂與客家音樂融合?
今年的我回顧過去有25年在台灣,25年前後旅居中南美洲,深受拉丁文化的薰陶,在台灣也開始籌組樂團在業餘時間到處全省表演,執著專唱他的「拉丁音樂」,這或許是他對思念拉美故鄉的解愁方式,轉眼又是20多年在台灣。
在這段20年當中,宇歆也曾受到許多前輩啟蒙建言,希望將拉丁元素融入在客家音樂裡,包括:新北市客家事務局彭局長惠圓 (當時擔任客家寶島電台台長) 他請宇歆主持節目介紹拉丁音樂,同時鼓勵現場表演拉丁客家音樂,讓聽眾耳目一新,把客家音樂活耀起來,把快樂氣氛帶到沉悶已久的客家音樂。此外,台灣社會著作家李喬老師在幾年前主持公共電視節目時採訪過湯宇歆,也建議他把拉丁元素帶入客家音樂。
讓我們來想像這首拉丁傳統民謠歌曲如何與客家山歌能否聯想在一起?讓客家音樂活絡起來,讓聽眾身體不禁地搖擺起來。
宇歆與國內幾位音樂老師時常交換意見,他們認為要融合客家與拉丁音樂最大的挑戰是:音樂要與客語「對味」得上,要讓聽眾「認同」這樣結合唱法。當萌出出這張【兩個世界】客家音樂專輯計畫的時候,認識了饒瑞軍,一位頗有研究客家詩詞友人,他理解了宇歆的想法後,立刻感到興趣,他也想嘗試是否這樣異同文化的結合到底效果如何,豪不猶豫的同意幫宇歆寫歌詞。
宇歆先有歌曲後再設法添詞進去,隨後在2009年的新竹桐花祭公開表演唱,率領其Montunos拉丁樂團,大剌剌的表演起拉丁十足韻味的客家音樂「跈涯來」(跟我來),當時看得出觀眾的反應與表情是有般「起司與泡麵」的感覺。
4.目前您出版的專輯中,獲獎的這張《兩個世界》是否是您覺得最滿意的作品?為什麼?
其實,幾乎每位藝人的首張專輯都是自認為是最特別經典的,最精緻的。這張【兩個世界】專輯幾乎每首歌都涵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例如「跈涯來」是在台灣、巴拉圭後來又轉回台灣來完成錄音。

製作過程艱辛浩大,都是在海外出差時間進錄音室錄製,當下也找不到適合唱和聲的,最後自己跳下來自己唱;縱然如此,越挫越勇的往前走,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5.除了以客語演唱之外,能否請您例舉1~2首歌曲,如何將客家文化及相關元素(如客家山歌、歌詞……等)與拉丁音樂結合?
宇歆發現,客語可以很靈活自然的套用在任何旋律上,主要原因是因為客語音域及音韻較廣而變化多,發音與咬字也較多變化。以「跈涯來」歌詞唱法:跈涯來,跈涯去,不管會日曬抑會涿水,等一年又一年,看日落月出个時候…,若以國語與福佬人來發音,就會發現其聲、腔調以及音韻的規則限制多,唱不順,無法像客語的音域、音韻以及聲、腔調變化多。
另,觀之客家山歌與拉丁音樂相較下有幾番相似之處,兩種音樂的涵義其藝術特色共同點包括有:1) 客家山歌與拉丁歌曲都有即興演唱方式,用大嗓門的唱法表現,2) 山歌與拉丁音樂歌詞中均有加了許多隨興的歌法。3) 中南美洲共同語言 (西班牙語)的音韻以及聲、腔調與客家語言有相容性。
6.請問您是否組了一個拉丁樂團Montunos Latin Band?成員背景為何?為何會想要組團?跨國樂手之間的合作是否產生哪些創意激蕩或文化差異磨合?對於樂團的未來發展有何期許呢?

我們看到台灣社會已邁入多元化與多文化的融合,我的期許是將拉丁音樂與客家文化能結合一起,將客家音樂變得更不一樣的感覺。
7.請問您對於哪些公共議題特別關心或發聲?希望透過歌手身分發揮什麼樣的影響力呢?